来源:环球时报
日前,某证券公司的一名“研学生”被爆在其个人账号上发布的视频中泄露了客户的商业信息,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这不仅暴露了该公司内部管理不严、保密意识淡薄的问题,更引发了民众对证券公司管理水平的担忧与不满。那么,该研学生和公司各自应承担哪些责任,这类管理漏洞的根源又出在哪里呢?
从视频内容来看,该研学生泄露的信息包括该证券公司参与的3家公司正在进行中的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信息、监管询证函、会议记录等,造成事实上的多重泄密。站在公司内控层面,该研学生首先违反了证券公司内部的合规管理规定;在商业层面,该研学生和所在公司事实上造成了客户项目的商业信息泄露,为其上市带来损失;而在证券监管层面,若泄露的信息涉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等违法犯罪行为,该研学生与公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应当与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及相关知情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及相关知情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保密协议的规定,不得传播或泄露内幕信息等。按照规定,只要与公司签署了劳动或劳务合同,无论是该公司的在册员工,还是研学生、实习生,包括劳务派遣的清洁工在内都属于知情人员。若接触或有可能接触相关涉密信息,都应该履行相关程序。但假如该研学生所澄清内容为真,“视频中出现材料为正式员工以学习资料名义发放,并未告知系保密材料”,则足以证明该公司存在严重管理漏洞。该研学项目负责人不仅交托了研学生不该接触到的材料,还未与该生签署保密协议、未做保密培训。包括该研学生加入公司的流程是否合规,也在事情发酵一天后才被公司发现“系公司投行某团队负责人违规引入”,进一步印证了公司管理混乱的情况。
事实上,不只是证券公司,证券行业相关的服务机构整体覆盖面相当广大,当事公司只算得上冰山一角。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与客户重要信息紧密相关、一旦泄密后果严重是其共同的业务特点,所以尽到对客户信息保密义务应该是他们立业的底线。相比正式员工,实习生、研学生只不过是日常接触到机密信息的频度较低,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在追责时其所负有的责任与正式员工是同等的。因此从管理流程而言,所有可能接触到敏感信息的员工在入职前都应接受充分的保密培训与考核,在签署保密协议后才能上岗并严格履行义务。这一方面是践行责任保护客户,另一方面也是在保护机构自身声誉。此外,外界也必须对机构从严要求,贯彻“保密第一”“上下同责”的原则,才能有效避免以“临时工”为借口推卸责任的闹剧上演。
在保密不严格之外,事件侧面反映出的其他细节同样令人担忧。目前,行业内不少证券公司存在“IPO迷恋症”,只追求如何操作公司上市,而对并购重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能否做出成绩缺乏重视,可能造成分散市场资金、积累泡沫、匆忙上市后业绩不佳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等后果。这名研学生在视频中不去分享其他工作,而特意晒IPO相关内容或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证券行业这种“偏食”的氛围,不仅让正式工忽略了严谨、保密等素质的重要性,也已经对年轻人工作导向造成了影响,长远来看对金融市场良性发展很不利。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所有企事业单位,只要以正规流程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义务,帮助他们提前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还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机构自身必须首先提高责任与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把合规问题渗透进各个环节和细节。一盘散沙上建不起高楼大厦。只有先把自己的“漏洞”补好,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别人。(作者是北京丝路促进会会长、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