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清华金融评论》·金融大家评第18期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举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表示,近年来债券市场迅猛发展,债券发行和托管规模均跨入全球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未来发展潜力还比较大。
张伟表示,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主要表现为绝对规模快速扩大但相对规模尚有发展空间、市场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流动性较低、境外投资者占比较低等特征,我国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持续完善但仍有不足,存在整体回收率较低、多数违约债券尚未完成处置、实际清偿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如何加强债券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仍是重要的课题。金融科技的发展有望为债券市场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撑,必将对整个债券市场的业务模式、流程与产品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中心副总经理王建国表示,金融科技创新开始渗透到债券市场的方方面面,并展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产品创新方面,以资产支持证券(ABS)为例,金融科技在ABS基础资产形成、产品设计、存续期管理和风控等各个环节均有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也开始探索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运用,借助区块链技术,资产证券化参与各方可对底层资产进行更有效的动态,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提高操作效率并降低风险。
在债券投资管理方面,王建国认为,金融科技在债券智能投顾、风险管理以及债券电子交易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金融科技在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便利性和可获得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对未来有效风险防控和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借鉴境外监管沙盒机制,完善创新试点机制。
王建国表示,金融和科技的适当结合,在有效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金融科技,不仅可以提升债券市场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会促使债券市场更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
华夏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朱永利表示,近十年债券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不变。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债券市场通过市场监管创新、发行主体优化投融资行为模式、市场投资人改善投资决策、中介机构变革传统业务模式等途径实现了创新发展。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升级、智能化投行业务提升工作价值、智能化创新融资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等也提供了助力。未来,能否通过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入局金融体系布局,打造债券业务乃至公司业务金融生态圈,提升金融参与主体的信息互动效率,兼顾金融机构自身金融服务能力的技术升级和多层次金融供给的精准发展值得探讨。
另外,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2018年是“股弱债强”,而2019年随着经济增长的企稳,以及宏观政策调整,应该是“股强债弱”。今年,受到通胀的压力,并考虑到收益率并不高,债市今年难以再现牛市,但可以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而抓波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