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天财经
在传闻几个月之后,张伟(化名)5月7日一早得到了甲骨文研发中心要关闭的确切消息。
“此前的传闻已经为今天做好了铺垫。” 张伟对周天财经记者说,自己并不感到意外。“N+6个月的补偿可以接受,但是最终的离职时间是在5月底,有点仓促。现在这个经济形势,新工作并不好找。”
张伟是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的研发工程师,在首批数百名被裁员工之列。他在北京已经工作了5年多时间。虽然过往有过几次跳槽机会,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留了下来。
跳下燃烧的平台
“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张伟说,甲骨文公司这几年整体形势并不好,尤其在云计算领域存在感很低,而调整对于公司而言也一直是常态。
在张伟看来,如今的甲骨文就像是当年的诺基亚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燃烧的平台”。
“燃烧的平台”这一说法为科技圈的人所知,是因为前诺基亚CEO埃洛普曾写了一份内部备忘录,激励员工们加快创新,做出改变。这份热血的备忘录,没能激活押宝Windows Phone系统的诺基亚,最终退出了智能手机市场。
如今的甲骨文公司,所面临的境况跟当年的诺基亚差不多,只不过这次它面临的是一股云计算浪潮。
过去几十年里,凭借在数据库软件上近乎垄断的表现,甲骨文成为了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但是在最近10年,它错误判断了云计算的趋势,让自己陷入了一种窘迫的状态。
为了做好云计算,甲骨文过去几年曾展开了数十次收购,但是收效甚微。更残酷的是,甲骨文一直以来的占据优势地位的数据库市场,也在面临云计算的冲击,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云端数据库。
“如果不尽快调整战略,今天的裁员可能还不是最坏的时刻。”张伟说,“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自己能掌控得是,赶紧跳下这个燃烧的平台,去试试新的机会。”
错失云计算浪潮
甲骨文是靠着软件起家的,非常有个性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也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挚友,在1977年创立了甲骨文,核心是数据库软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泡沫让甲骨文受益匪浅,因为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对数据库的需求增加,使得甲骨文的生意非常火爆。
2010年,依靠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定价权,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50%,成为该市场的绝对寡头。也就是在那一年,埃里森开始退居幕后,将主要的管理工作转交给别人。
也许是过往太过成功,让甲骨文蒙蔽了双眼,并没有注意到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而当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则已经有点跟不上节奏。
虽然凭借数据库等产品产生的利润,甲骨文有充足的资本去进行收购,弥补在云业务上的短板,但是过去8年多累计超过300多亿美元的收购,并没能改变甲骨文在云计算市场落后的现状。
过去几年,埃里森也不甘寂寞,通过大怼亚马逊频频登上科技头条,但是嘴上不饶人的他,在面对甲骨文的市场份额时则可能没有一点心气。
去年11月召开的亚马逊re:Invent大会上,AWS CEO Andy Jassy在演讲时调戏了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认为甲骨文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太低,根本不是对手,AWS真正的对手是,微软,阿里巴巴以及谷歌。
甲骨文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尽管业务整体增长不错,但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营收为66.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5.87亿美元相比增长仅1%。甲骨文转向云计算转型的速度确实不如预期。
产业变迁的必然
甲骨文今天的处境,放大了看,是产业出现技术变迁的必然。
过去20多年里,甲骨文、IBM等老牌IT企业,靠着在服务器、数据库、存储等核心IT技术上的垄断,享受着高额的经营利润。但在外界经营环境出现重大改变之时,这些厂商因为原有业务的太过成功,而不敢自我革命。
实际上,就甲骨文这家企业而言,它应该早有警觉。因为阿里巴巴在2010年左右喊出去IOE的时候,它就应该警醒地认识到云数据库将会是未来趋势。当年阿里巴巴曾是甲骨文在亚太市场最大的客户,但是丢掉这个客户似乎并没有让甲骨文有所思考。而现在,亚马逊也宣布今年年底前彻底放弃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
吊诡的是,正是当初最大的客户们却在云上成为了甲骨文的最大对手。亚马逊推出Redshift与Aurora、阿里云推出POLARDB等完全构建在云上的数据库。加上面对旧恨SUN公司(被甲骨文收购了)遗存的MySQL极其变种不断的蚕食,可以说,甲骨文既面对增量市场的失速还要面对存量市场的不断流失,新仇旧恨一起来,早已是满头包。
而这种场景也是传统IT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现状:Gartner发布的2018年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中,甲骨文和IBM是传统IT厂商的仅有的2家企业代表。去年年底,IBM宣布转向混合云,而甲骨文新的动作,可能也预示着它战略上有新的变化。在面对云计算的冲击之下,疲态尽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科技发展史上,多数从业者的命运都会随着技术的变迁而起伏。这次云计算所掀起的技术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置身其中的人不得不面对新技术对职业生涯带来的潜在影响。
也许今天对于那些甲骨文的员工们而言并不是一个特别糟糕的开始,离开这样燃烧的平台,积极拥抱风起“云”涌 的IT变革,可能反而是一次职业生涯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