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变“两头在外”?业务国际化。
作者 | beyond
编辑 | 小白
段永平将自己的经营哲学总结为: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这个总结属于常识,而现实中往往缺乏的就是常识。因为稀缺,坚守常识才越发宝贵。
“做对的事情”涵盖的内容很多,一家企业专注主业、长期耕耘肯定包括其中。
趋利避害,避难就易,是人的天性,极少有人愿意专注在一件事上、慢慢成长。所以,当看到有企业本本分分、专注主业经营时,我们总会抱有善意和好奇心去探究一番。
这不,现在就有一家上市企业在面对白酒这样利润空间大的生意时保持了定力,选择聚焦于自己的轮胎主业,这家企业是谁呢?
贵州轮胎(000589.SZ,公司),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贵州轮胎厂,1996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是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全国十大轮胎公司和工程机械轮胎配套、出口基地之一,全国化工企业百强之一。
公司一直聚焦于商用轮胎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卡客车轮胎和非公路型轮胎两个大类。非公路型轮胎则包括工程机械轮胎、农业机械轮胎、工业轮胎(如实心轮胎、叉车轮胎等)及特种轮胎。
之前,公司还涉及乘用车轮胎的生产,但随着乘用车轮胎领域竞争愈发激烈,逐步淘汰了落后的乘用车轮胎生产线,聚焦于商用车轮胎领域。
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产能920万条,其中国内产能约800万条,国外产能约120万条。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实控人贵阳市国资委通过全资子公司贵阳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7.8%的股权。
不过,目前实控人所持公司股份中的46.8%(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2.4%)的股权处于质押状态。公司公告称:贵阳工投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资金偿还能力,因此质押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平仓风险。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为激发企业活力,公司近年来实施了两次股权激励。
第一次于2020年1月完成,公司以2.15元/股的价格,向包括公司董事、高管、中层及核心骨干在内的444人实施了股权激励。 (来源:公司公告) 第二次股权激励于2023年3月完成,公司以2.82元/股的价格,向包括公司董事、高管、中层及核心骨干在内的535人实施了股权激励,其中,中层及核心骨干获授的股权比例占大头。
收入端,2018、2019两年,受到欧美针对国内轮胎企业发起的“双反”调查及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影响,公司产品出口受阻(出口量占比在20%-30%),营收出现下滑。
2020年开始,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以及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的营收增长同比转正。2020-2022年,公司营收由68亿元增至84亿元,CAGR为11%。
盈利端,202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全球因疫情开工率不足,只有中国快速复工复产,因而各家轮胎企业实现了盈利爆发。
整体来看,公司的净利润由2018年的0.9亿元增至2022年的4.3亿元,CAGR为48%。
不过公司也承认,2020年是一个特殊且不可复制的年份。
2023H1,公司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12%。
对于盈利的较快增长,公司解释称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与下游需求向好综合影响所致。
今年以来,伴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行以及国内需求的恢复和出口需求的高景气延续,国内各上市轮胎企业都迎来了困境反转、业绩强势上行。
众所周知,国内轮胎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从商业模式来看,轮胎制造企业具有“两头在外”的鲜明特点——主要原材料橡胶与销售市场主要都在国外。
近年来,欧美主要国家持续对中国的轮胎产品出口发起“双反”调查或通过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中国轮胎的出口。种种因素导致中国轮胎企业纷纷在橡胶产地附近设立海外生产基地,以规避上述负面影响。
例如,玲珑轮胎(601966.SH)和赛轮轮胎(601058.SH)就较早地利用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并且目前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这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应对原材料供应、贸易壁垒等风险。
可以说,对于中国轮胎企业而言,在海外形成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以及生产与销售的配合程度),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与业务稳定性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据来了解上述几家轮胎企业在“海外能力”建设方面的差异——海外收入占比。
四家可比企业中,赛轮轮胎的海外收入占比最高,2023H1达到74%。三角轮胎(601163.SH)次之,2023H1这一比例为60%。玲珑轮胎的国内外收入占比基本对半开,贵州轮胎的海外收入占比最低,2023H1为34%。
要知道,近三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其实是在持续提高的,由2020年的20%提高了14个百分点至2022年的34%。
实际上,公司从2021年开始布局和推进海外销售渠道建设。
生产方面,公司越南工厂年产120万条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已于2022年6月达到设计产能,随着产能利用率的逐步提升,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末产能打满,对公司业务增量和净利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现在,公司正在推进两个扩产项目,分别是国内工厂“年产38万条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智能制造项目”和越南工厂“年产95万条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可以看到,公司的产能增量建设更倚重海外市场。
截至今年8月,公司越南工厂二期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并完成小批量试产。
公司预计,越南项目的推进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可减少“两头在外”弊端,增强产品供应韧性,提高公司整体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说了这么多,公司相对于另外三家可比轮胎企业来说,核心看点恰恰是它的海外业务成长空间。
在“把事情做对”方面,行业先行者已经为公司趟开了路,就是业务国际化。
业务国际化推行的效果如何,有待长期检验。短期内我们可以看到的变化是,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前面说到公司有两大类产品,分别为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卡客车用)和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非公路机械用)。2020-2022年,公司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销量逐年提升,而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毛利率明显高于载重子午线轮胎,2022年前者的毛利率高出后者16个百分点。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在工程机械领域具备较好的发展态势,相较于卡客车领域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较强。”
得益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销量的上升,2021年以来公司的综合毛利率由15.7%提高至2023H1的20.8%,从可比公司中的最低水平提高至可比公司中的第二名,仅次于赛轮轮胎的24%(2023H1)。
为了实现“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提升优势产品产出”,公司将竞争愈发激烈、盈利不强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募投项目,变更为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产能建设项目(即目前正在推进的扎佐四期项目)。
公司表示,2022年业绩的提升很大部分就是受益于非公路轮胎产出的提高。未来,随着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产能的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再获提升。
2022年公司发行了18亿元可转债,导致其年末资产负债率与有息负债率同比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分别为59%及31%,处于较高水平。
在偿债能力方面,2022年公司的经营获现水平下降以及债务规模大幅提升,令EBITDA、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对债务本息的覆盖能力减弱,货币等价物虽有所提升,但受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限制影响仍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偿债能力有待提升。
公司预计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可转债逐步转股、新增经营留存收益,公司的负债水平将有所下降。
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扎佐四期及越南基地二期项目”,这两个项目是公司发挥规模优势、推进业务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不过也增加了公司的资本支出压力。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额33.3亿元,尚需投入29.3亿元,存在较大资本支出压力。
自身造血能力方面,2021年以来,公司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大幅减少,2022年经营性现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获现能力有所恶化。
与此同时,公司正处于“扎佐四期及越南基地二期项目”的大力投入期,资本开支规模在近两年大幅增加。经营现金净流入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近两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大幅转负。
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股权募资51.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8.8亿元,再结合近两年处于资本投入密集期的特征来看,公司在回报股东方面任重而道远。
公司长期专注于轮胎制造主业、坚持做正确的事,这一点值得肯定。
在“把事情做对”方面,公司近些年加强股权激励、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业务国际化等等,表现可圈可点。
与行业先行者相比,公司在业务国际化的进程上有些落后,不过这也正是公司的核心看点。国内轮胎企业的业务国际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抢占多少国际市场份额。
近几年是公司的资本投入密集期,由此带来的负债水平提升、资本开支压力加大都是题中之义。
公司能否通过资本投入实现业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实现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这些还有待验证。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