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贸易战阴云之下,中国高科技企业首当其冲,电子信息产业尤甚。在此背景下,产业链受到什么影响,企业如何应对?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企业都无法摆脱国际分工体系,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早已深度融合。
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通过生产线多元化布局,提升研发投入等方式提高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但是,理性地看,其实早在贸易摩擦发生之前,电子信息产业链就已经开始调整。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也没有关起门来,而是越来越开放,这也使得外资从最初进入的加工贸易转向更广阔的的领域,深度进入制造和研发的整个链条。
无论何时,中国都不应放弃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努力,自主创新与合作共赢并不矛盾。(李博)
“一直在和美国客户紧密沟通,他们来过,我们去过。如果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双方考虑一致的是,各自承担增加关税的一部分。”5月24日,苏州一家生产电子元器件公司的法务负责人李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李先生的话代表了部分从事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观点。在近期的调研中,多个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合作多年,彼此之间很熟悉,美国客户更不愿意失去在中国已然很成熟的市场。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查看,因为股东全球化,中美企业界之间的很多交流,大都是这类制造业企业集团层面出面进行的。从企业反馈的消息看,双方愿意一起承担贸易摩擦带来的“阵痛”,只是各自的比例略有不同,这部分企业集中在加征10%关税企业中。
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何进行积极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走访了江苏的诸多相关企业,作为制造大省、贸易大省,江苏也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可谓一个典型样本。
挑战与机遇
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一位工程师指着一台从美国进口但尚未拆封的仪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目前国内尚无企业能生产这类高性能设备。
“即使有,如果换成国产的,用是可以用,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该服务中心对同类其他先进设备的进口仍有阶段性需求,上述工程师透露,目前的贸易摩擦对需求没有影响。
不过,在楼上一个房间内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一台大型服务器组群,产自国内某著名通讯设备制造企业LOGO明显。这是设计环节中画图纸用的,可以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
这台服务器是服务中心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意味着所有到江北新区致力于集成电路的创业者都可以免费使用,这可以让初始创业者节约很多成本。
随着产业链的高度全球化,受制于人才培养、科技发展、制造工业水平等因素,电子信息产业的部分环节不得不使用进口设备。
电子信息产业链最核心的上游芯片设计软件、IP、代工厂、生产设备如光刻机、上游化工材料等,而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企业,其股东组成已高度国际化。
这也造就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在新老交替中,越新的一代产品,价格更便宜、效率更高、能耗更少、更环保,你不得不跟随最新技术的脚步。”无锡半导体行业协会负责人对记者解释,“所以你会看到不断升级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些产业中最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最终会聚集在终端电子消费品上,比如手机、电脑等。这些产品会用到更多的、不同用途的芯片。
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只有配备最先进、最便宜、最环保的进口芯片,这些用于通讯和交流的终端产品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海外市场消费者。
集成电路和芯片产业是体现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受访的企业和高校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必须更积极地参与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的再配置中。
不过,受访企业一致认为,当前芯片设计、封装技术面临质的转变,将引领芯片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中国有可能面临一个重大的机遇期。
“近期很多企业主动找过来谈生意,我们有点应接不暇。”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最大的影响是整机企业对使用国产芯片的热情大大提高了。
这会是国内电子信息企业的一次机遇吗?
从产业链看,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呈现一个“倒金字塔”型,这正好与美国产业相反。最上面、产值最大的是应用领域,这包括了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第二层是系统公司,以华为作为代表企业;第三层是生产电脑、手机等整机厂商;第四层是芯片研发和制造企业;最后一层则是设备和材料企业。
投资界人士李新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庞大的下游应用市场,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进入新阶段,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集成电路产业及产品的需求,带来了电子信息产业在更高水平和更高量级的爆发性机会。
张立新认为,贸易摩擦让他的企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内一线品牌电子产品制造商,这对公司业务发展和技术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因为企业量产的同类型电源芯片在技术和可靠性方面完全可以替代国外产品。
不过,张立新也是喜忧参半。作为行业研究者,他表示,从产业看半导体的芯片种类繁多,中国产品在其他许多领域还有差距,部分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国外。如,存储器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高端芯片高度依赖进口,国产CPU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国际主流3-5年,计算构架仍依赖于国际x86、ARM、MIPS等几大架构的授权。
多元化布局实现产能再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江苏苏南的多个城市走访发现,面对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各类企业都在筹备各自的应对计划。
对于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占技术优势,而是具备相对的成本优势的外贸企业来说,面对国外客户的议价能力有限,一般利润率低于10%,即使是与国外客户各自承担50%,也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在这种情形,只有转移出口美国市场的产能,才能保持盈利。
江苏镇江市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加工生产的外资企业负责人表示,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目前在与先行一步投资东南亚的股东进行商谈,考虑将供应美国市场的部分产能先转出去,再将美国市场之外的产能转到中国,以实现平衡。
“企业到东南亚地区设立生产基地,短期内,上游原材料大部分还是来自中国,对进出口也有拉动。”江苏省社科院世经所所长、研究员张远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话语权、定价权的国内企业,不太担心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企业来说,外部条件是无法改变只能适应的外生变量,最重要的是要提升生产率水平,进行产业多元化布局或产业升级。
位于无锡的感知集团,是国内物联网产业的领先者,自创业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将国产芯片融入传感器等产品中。创始人刘海涛博士对记者表示,“通过技术攻关等,有的领域完全实现了自主。”但他同时也坦承,部分进口产品短期内暂时难以替代。
根据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陈柳教授的调研,南京某从事齿轮传动装置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其产品全部在10%-25%的征税目录范围之内。该企业尽管质量和技术与国际企业处于同一水准,但其西门子、采埃孚等竞争对手在欧美和印度拥有生产基地,不受额外征收关税的影响,企业的价格优势被削弱。
该企业的应对之策是坚持走出去战略,借助“一带一路”到海外建厂,通过全球多元化布局,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确实有个别出口市场较为单一的电子信息企业,受制于在美大客户的影响,面临着产能的整体搬迁。不过,多个开发区管委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对辖区内的经济成长产生影响。
供应链生态一直在变化
贸易摩擦是否会导致成本敏感型企业的迁移,进而引发产业供应链的转移?
此前,就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和硕、鸿海等多家台湾知名IT代工企业缩减大陆产能的消息,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桑登平曾对此调研。“从我们的走访调研看,考虑到东南亚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制造业企业去投资到获益,至少也要3-5年的周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从大陆转移。”
从记者的走访看,部分台资企业也相对向大陆转移了非美国市场的产能,以及针对大陆市场另辟了新产能和新市场。一减一增,基本保持了原有产能的总体平衡。
“以前产品是纯出口欧美市场,但现在随着大陆的消费升级,我们尝试推出了一些针对大陆的高价值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和口碑。”昆山一家从事投影仪研发和生产的台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些变化在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前就已经进行。
这意味着产业链的变化并非是贸易摩擦所导致的,而是全球范围内产业发展环境以及各国比较优势动态发展的一种结果。
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玉高则认为,贸易摩擦会加速促使低附价值的产品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中高端产品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虽然会有部分转移,但由于产业链包含多个维度,企业可以从供需方面来控制各个维度的比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对记者表示,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通过“转口贸易”就可以绕过两国间的贸易壁垒,况且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已经形成一定的集聚经济效应,短期内也很难快速转移到任何其他经济体。
诸多受访人士认为,当前的环境加速了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的重构,更会倒逼中国以更大的决心加快国内产业链的内循环建设,特别是如何形成和建立关键核心技术的生成和可控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和引领行业发展,增强相关产业的国内需求满足度和国际竞争力。
外资切入中国研发制造体系
外资在江苏投资的半导体企业有什么变化?
从外资和经济重镇苏州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的信息看,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确实有多家半导体企业退出。根据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徐天舒的长期追踪研究,这些企业当初的进入属于低成本需求,都是属于正常的市场退出,以经营不佳或股权更换等原因为主。
就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苏南地区的多个商务和开发区系统的受访官员表示,辖区内的实际外资使用仍持续增长。
来自江苏省商务厅的消息显示,按照商务部口径,2019年1-3月,江苏实际利用外资70.2亿美元,同增1.96%,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9.6%,规模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南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6亿美元,同增14.8%。
1-3月的外资数据还显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8.7亿美元,同比增长42.0%,占江苏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57.9%,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8.4%、117.4%、100.6%。
有意思的是,1-3月江苏来自美国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了317.5%,是所有外资来源地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怎样理解这一现象?
无锡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外资企业已不再是单纯扮演“生产—销售—赚钱”的角色,加工贸易已在彻底转型。在新一轮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外资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在投资地进行生产、研发、设计、营销等,全面切入中国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并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与世界的融合。
从江苏1-3月的实际利用外资看,服务业的外资已与制造业半分天下,其中增长最多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同增162.0%。
这些得益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创新,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商业创新平台进行研发成果和商业模式的转化,进而服务于整个城市甚至进入到中国更广泛的区域经济格局中。
“大量的外资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做加工贸易,而是转投其他领域,在新的市场获得了新的机遇。地方政府则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稳定政策、去除‘隐形门’等,同时提供产学研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全方位政策支持,也因此获得了外资股东们更多的国际客户资源,并转化为进入地方的外资和项目。”上述商务局负责人表示。
针对江苏外资尤其是电子信息企业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特点,有关部委已会同江苏省进行了改革和引导。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式是,通过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外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从而让外企打通进入中国庞大内需市场的关键环节。上述从事投影仪的企业就受益于此项改革,从2018年的数据看,其中国市场已贡献近一半的利润。
此外,地方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状,降低部分进口关税。位于江阴的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世界封测行业第四位,因中国将集成电路测试分选设备的进口关税从5%降到2%,就直接减少关税税负300多万元。
5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分所有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企业执行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新政。
“这一新政很精准,减税降费在当前形势下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江苏省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骆祖春表示。
李新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形成和建立相关的科技领军企业集群,急需要具有规模的大企业,也需要充满活力和创新激情的小企业,形成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
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集成电路被首次列为中国制造业工作重点的首位。根据SEMI数据,全球2017-2020年间或投产62座半导体晶圆厂,其中26座设于中国,占全球总数的42%。这意味着,芯片作为中国进口比重较大的项目,国产化的提前布局已有谋划,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