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年报的披露,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曝出财务问题,让市场将目光指向了与这些公司相关的投行机构。
5月15日,南京证券、华创证券两家券商在发布有关*ST节能收购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院)的业绩承诺情况核查意见同时发表了致歉声明。
两家券商表示,由于审计机构对*ST节能出具无法表达意见的报告,导致其无法判断对江苏院业绩实现可能造成的影响,加之神雾集团流通性紧张存在无法履行业绩补偿义务的风险,因此向投资者诚恳致歉。
对于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及并购标的爆雷,相关券商的致歉已不是孤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不到一个月以来,已有不少于5家与出现财务问题的个股相关的券商发布致歉声明。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上市公司并购爆雷背后可能存在的中介机构失职现象,一方面应当提高违规成本,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应通过提高风控配比、资本金约束等维度来防范投行业务风险,强化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勤勉尽责义务。
券商的致歉
当上市公司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时,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券商往往会在发布核查意见时致歉,但如今一些券商的致歉,却发生在一些上市公司并购标自身的财务问题上。
4月29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藏格控股的2018年财报出具了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指出去年底其全资孙公司上海藏祥贸易有限公司利用从2家客户、3家供应商处回收的共计18亿元的应收款和预付退款,购买了某保理公司持有的资管计划,而该资管计划的底层合同的被保理人正是上述客户和供应商。
对于这一非标意见,为藏格控股2016年借壳上市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国信证券5月6日也跟进发布了核查意见并公开致歉。
“本独立财务顾问无法确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藏格钾肥2018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无法确定是否已完成2018年度业绩承诺。” 国信证券表示,“基于藏格控股2019年4月29日出具的《关于盈利预测实现情况的专项说明》,本独立财务顾问及主办人深感遗憾并向广大投资者诚恳致歉。”
无独有偶,为*ST工新2016年并购交易提供财务顾问的国海证券5月1日发布业绩实现核查意见时进行了公开致歉,其原因仍然是审计机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并购标的汉柏科技的业绩实现情况“无法发表意见”导致的。
审计报告认为,汉柏科技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内部控制失效,因此存在2018年财务数据无法反映经营情况的风险。
对于汉柏科技2018年的业绩尴尬,国海证券表示“深感遗憾并向广大投资者诚恳致歉”,而在2日前,同为该项目独立财务顾问的信达证券也作了公开致歉。
“这个致歉主要还是基于对一些并购交易无法实现业绩补偿带来的,但其间伴随着并购标的的财务、内控等问题的出现,投行方面的责任可能会更大。”北京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曝出财务问题,这个过程中投行机构扮演了什么角色,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仍然是一个严肃且重要的问题。”该人士说。
呼吁长效机制
面对上市公司的问题频出,券商等中介机构的致歉声明并不满足于市场预期。
“券商在这些项目过程中是有收益的,必然也经过了券商后台风控部门的内核,那相对应的也应该承担其中的风险。”上海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如果券商在执业过程中存在失职的情况,仅仅道歉是不够的。”
事实上,对于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尽责问题,监管层已有明确表态。
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时表示,“积极营造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法治环境,中介机构要归位尽责,对于执业过程当中未能勤勉尽责,甚至与上市公司的相关主体串通违规的行为实施一案双查,绝不姑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中介机构为上市公司提供独立服务过程中的失职行为,应当通过完善长效机制来进一步预防,例如应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过程中中介机构的监管,提高中介机构在从事IPO、并购重组、再融资等业务时的违规成本。
“按照目前的规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券商、会计师还是律所,违规成本还是比较低,比如有的顶格处罚只有60万元,应当通过一些规则的修订来提高违规成本。”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
有分析人士建议,可以从风控人员配备、风控指标等后端环节强化对投行业的约束机制。
“一些公司出问题是有投行团队的问题,但从宏观来看也有投行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一家券商承揽项目过多而无法保证质量的情况,甚至更有一些承销业务直接通道化,只是过一遍手。”西南地区一家券商合规人士表示,“如果前端不易监管具体的执业操作,那么后端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风控合规流程,配备更多的风控人员。”
“真正能够从后端制约卖方业务的应该还是监管指标,应该进一步强化投行业务板块的资本约束,如果要做更多的投行业务,那就拿出更多的资本金来。”上海一家券商保代表示,“同时可进一步通过监管评级来遏制风险事件,对于所服务、督导的公司未能完成业绩承诺或出现财务问题时,加大扣分权重来打击。”
也有投行人士认为,如果过度以资本维度来约束投行业务,有可能加剧证券行业的马太效应,反而进一步激化投行投标过程中的价格战问题。
“大券商有能力配备更多的人手和资本,那么小券商就更难抢到优质项目,而行业的价格战现象将只多不少。”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对于防范投行业务风险,应该统筹多方面维度来考虑,但提高违规成本应该是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