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随着产业生态的演进和监管变革的推进,经过前两年相对比较迟缓的发展后,并购重组市场今年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重归回暖态势。在这股潮流中,横向整合已经发展成为明显“主旋律”,映射到A股市场,说明并购重组正在从以市值管理为导向,逐步向产业导向过渡。
并购重组现暖意
今年以来,作为各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面发力明显。Wind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逾70家A股公司发布了并购重组预案,行业覆盖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公用事业、化工、医药生物等多类别。
央企并购重组加速成为本轮并购回暖下的重要看点之一。以中国船舶为例,公司正在筹划收购中船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黄埔文冲、广船国际等军民船总装企业,同时置出沪东重机,变身为中船集团总装类资产上市平台。“南船”资产整合的提速,直接带来了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的持续活跃。
不过,从整个中国市场来看,并购重组仍然处于近年来相对低位。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至今,共发生了1201起并购,涉及金额1877亿元,同比降幅接近78%,环比降幅也高达69%。
一方面是随着国企混改和产业整合的推进,国企并购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民企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导致并购面临一定掣肘。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A股市场并购回暖的预期较为明确,原因之一在于监管方面的优化。近年来,证监会发布多项并购重组鼓励政策,涉及调价机制、经营性资产认定、小额快速审核、配套募集资金、被否IPO企业借壳间隔期等。监管部门希望通过简化行政审批、强化灵活定价机制和解决重组后资金压力等措施,解决在并购重组中各方困难,并为上市公司运用并购工具发展壮大提供运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第七届并购重组委日前接棒履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主导并购重组审核。按照2016年7月第六届并购重组委正式成立随后并购重组市场进入严监管周期的逻辑推衍,新一届并购重组委或也将成为诸多新政的践行者。尤其是在并购重组审核等候名单中,包含影视业等部分在上一个周期中并不被认可的红线项目,其审核结构对未来将具有指向性意义。
聚焦主业与横向整合
并购重组低位回暖,在经济新常态下作用显现。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分析认为,启动投资往往面临杠杆过高的矛盾,升级消费结构则面临着传统产业低端化的供给侧束缚,而结构升级又面临技术支撑不足的硬约束,因此,通过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充分发挥微观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整合有效市场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快速提升产业层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业内将本轮并购重组市场生态的变化视为一种“理性回归”。深交所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去年深市完成110单并购重组,同比下降40.86%;并购交易金额2395.99亿元,同比下降63.00%。深交所表示,虽然重大资产重组数量、金额有所下降,但提质增效成果显著,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主旨。
提质增效、服务实体,一大突出表现就是并购目的的改变。Wind数据显示,从2018年二季度至今的近一年时间,产业横向整合类并购金额超过1.14万亿元,明显高于资产调整(5596亿元)、多元化战略(5413亿元)、买壳上市(1618亿元)的并购交易金额。
横向整合类并购的增多,从上市公司公告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仅本周内,便有山鹰纸业收购云印公司、大禹节水收购祥云公司、国投电力收购湖州祥晖、罗平锌电收购鸿源实业等多例并购类公告发布,且全部指向横向整合。
以大禹节水收购祥云公司45.5%股权为例,祥云公司是专职服务于祥云县祥城沙龙及刘厂片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的项目公司,所承建的项目目前处于建设期。本次股权转让后,项目公司的股权更加集中,同时也更有利于大禹节水作为上市公司后期的经营管理控制,能更大程度的带来经济效益。
虽然并购重组有利于企业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公司的经营能力;同时使企业布局更加完整,对企业的估值提升有作用。不过,从二级市场中的重组概念早已风光不再。市场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的资产重组给市场留下阴影,尤其是商誉减值成为市场最大担忧。根据数据宝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数据,2018年度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31万亿元,13家公司商誉超百亿元,45家公司去年商誉减值损失超过10亿元。
不过也有业内认为这种情况有望加速改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桂浩明指出,以往并购重组的问题,不在于数量,最主要是质量不高,低质量重组最终导致了商誉减值等问题的出现,随着前一阶段严格配套政策的出炉,将有利于未来相关风险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