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各上市车企开始公布本年度第一季的财报。其中,十多家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企业都出现了利润下滑或亏损的困境。
在整个车市中,国内自主品牌的状况则更为严峻。他们为了能安全度过危机,纷纷打出起了价格战,以利润换市场的策略在弱市中抢占市场。
替代原理保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中存在的竞争日益加剧,各家车企之间的博弈也越来越激烈,显然在特性相近的自主品牌中,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占据了第一优势。
根据经济学中的替代原理,市场上任何经济主体,在获取同等效用或利润的情况下,追求付出最小的成本。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倘若要购买的产品中,各家汽车品牌的差异较小,那么无疑将优先考虑售价更加低廉的。
由于本身较之合资品牌竞争较弱,这种情况就更加造成了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之间纷纷压缩利润,进而争取保住原有市场或争取更多市场的无奈之举。
长期弊大于利
对于缺乏差异化战略的自主品牌来说,短期内降低售价能够帮助企业稳住销量,使原来的市场份额少受下行趋势的影响。
但是,长期来看,这种策略并不可取。自主品牌在正常市场中的盈利能力本就处于较弱的地位,利润空间也不大。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长期的低价策略,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导致企业在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方面投入减少,因此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容易陷入一种低盈利低研发的恶性循环。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自主品牌对标合资品牌的竞争能力只能更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