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招行、浦发、中信的理财业务收入去年同比分别下滑37.5%、56.4%和50.3%,滑坡最多的是平安银行,已达到60%。
随着商业银行陆续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资管新规对理财这项非息收入的冲击初见浮出水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已公布业绩的上市银行中的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发现,均面临理财收入锐减的情形,其中下滑最快的是平安银行,跌幅为六成。
同时净值型理财异军突起,占非保本理财余额的49%。
理财收入剧烈下滑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和中国银行业协会3月29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资管元年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运行平稳,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在2017年22.17万亿的基础上继续下滑了13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年末余额均不似2016年前的突飞猛进,降低增速甚至转为负增长已为常态。虽然银行降低了零售起点,但扩大客群基础释放重大利好的效应还未显现。
在公布相关数据的银行中,表外理财增长最快的是交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7697亿元,同比增长11.8%,但其在国有大行中,理财存量已属最低,仅为工行非保本理财存量的四分之一。
工商银行2018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5759亿元,较上年下跌3.4%,但存量仍为业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招行和建行。下滑幅度最大的为浦发银行,非保本理财的投资规模较上年下降了10.4%。
平安银行正致力于将保本理财“换血”为结构性存款和非保本理财,2018年末该行保本理财产品余额827亿元,较上年末降幅36.1%;结构性存款余额43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2%;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53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
建行的保本理财也在逐年减少。2018年末存续保本理财产品344只,存续金额3418亿元,较上年减少127亿元。
在公开理财收入的上市银行中,目前没有一家幸免于下跌。
国有六大行中,工行(口径为个人理财+私人银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2018年理财收入同比分别下滑了16.0%、8.1%、13.3%、16.2%、5.1%,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建行,其理财业务收入几乎折半,下滑了44.6%。
这一情形在股份行中更为普遍。招行、浦发、中信的理财业务收入去年同比分别下滑37.5%、56.4%和50.3%,滑坡最多的是平安银行,已达到60%。
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财资金投向存款、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5.70%。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53.35%。
压降非标资产,引入更多标准化资产是去年的主流。比如建行在年报中称,标准资产配置大幅提升,标准资产余额8138亿元,占总资产的36.82%,较上年新增1399亿元,增幅20.76%。
招行也在年报中称,严格依据监管指引在额度限制内开展非标债权投资,截至报告期末,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余额为1559亿元,非标债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风险偏好降低的副作用是收益率走低。根据上述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8月以来,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持续下降,其中月度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
中信银行在年报中称,受资管业务系列新规、货币市场及缴纳增值税等因素影响,理财资金投资节奏放缓,资管业务整体收益率有所下降。
在净值化理财的转型方向上,各家银行都飞速提升了自家的净值理财占比。比如中信银行个人净值型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占比较上年末提升25.98%;浦发银行年末净值理财产品规模突破4000亿元,占比提升至48.68%。
造成资金空转的同业理财则显著下滑。上述报告显示,自2017年高点以来,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连续22个月环比“双降”。截至2018年底,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减少2.04万亿元,降幅62.5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80%,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
今年大行的理财子公司陆续获得批筹,多家银行表态正在准备开业,但采用模式不尽相同。
工行副行长谭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工行在理财子公司成立后,总行层面的资产管理部门仍将保留,未来将发挥“1+1大于2”的功能,发挥集团的联动协同优势,推动资管业务发展。
而交行副行长吕家进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行资管中心与理财子公司的关系”的提问时表示,考虑的是把行内资管中心的部分职能委托给理财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先行人员做好新业务开办和存量业务管理,还有利于人员节约,更有利于加快理财子公司的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