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镇压太平天国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军事上的名言是“结硬寨,打呆账”,意思是把营盘扎牢,打仗特别能忍耐、有韧性。很多管理学者、鸡汤作者也常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来表明坚持的重要性。
“结硬寨,打呆账”确实是曾国藩打仗的风格,但是,曾国藩之所以能战胜太平天国,这只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曾国藩背后的经济体制优于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带兵解围,猛攻曾国荃扎在雨花台的营盘,一直进攻了46天,形势十分危急。曾国藩非常焦虑,但仍然能够保持冷静。他写信给曾国荃分析说:李秀成的兵以10万计,每天要吃上千石米,如果没有大船搬运,根本不能持久。我在安徽带兵两年,深知陆路运米的艰难,即便从天京城里运到李秀成的营地,也有几十里路,一个月要运送3万米,极其困难,何况天京城里也没多少米。你只要守稳营盘,我多运银两米弹药给你,你可以放心,断不会缺乏。
曾国藩的分析是对的。太平天国的经济体制重劫富但不懂建设,资源由官员集中控制、分配,排斥私有产权、市场经济,当然效率低下。清廷的效率也很落后,但比起太平天国来,没有那么变态,所以相对来说要高效很多。果然,李秀成经受不起这样的粮食消耗,只能退兵了。所以,比起“结硬寨,打呆账”来,经济规律其实在决定战争的胜败。李秀成所依托的体制,就根本没有办法实行“结硬寨,打呆账”,因为后勤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