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记网址  www.1553555.com  备用网址  www.1553555.com      服务热线:400-6615-355

华为、SpaceX同时放大招

发布时间:2023/10/24 20:40:00

本文来自:贝吉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的市场行情,只能用焦心来形容。

不过骑牛看熊,仍有闪光点。

卫星导航、天基互联、6G等板块陡然升温,走势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催化事件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HUAWEI Mate 60 手机,已经实现了卫星通信功能,可以在没有移动互联网覆盖的地区,与外界联系。

还有传闻说,华为将发射1万枚地轨卫星,大力发展6G网络,硬刚星链。

这个目前已经辟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是大洋彼岸的spaceX官网也推出了星链直连手机业务。

预计到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语音通话,同年分阶段实现IoT(物联网)。

多少有点针锋相对了。

目前,space X公司总发射数量已达4822颗,全球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开通支持星链落地应用,涵盖数十亿人口。

这个想象空间,毫无疑问的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论是SpaceX的星链,还是华为的5.5G,都只是半成品。

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终成品出现,改天换日的那一天。

01

很多人可能都无法理解,5G都已经这么强大了,国家耗巨资建了上千万个基站。

有什么必要,还大费周章去搞6G?

据《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6G与5G的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了“全球无缝覆盖”——这个目标必须借助卫星等非地面设施,才能实现。

简而言之,以近地卫星构建的高速通信网是6G通信的基础。

这个基础,如果不及时跟进,基本就决定了失败的命运。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聊聊另一个名词——近地轨道资源。

它指的是,航天器距离地面600-2000km的轨道,目前全球大部分卫星都分布于此。

想也知道,地球就这么点大,这块区域最多只能容纳6万颗卫星。

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虽然是全人类的共有资源,但获取这些资源仍遵循“先协调,后使用”、“先登先占”等原则。

也就是跑马圈地,谁先占了就是谁的。

各凭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发射4.2万颗卫星,这些卫星都将在近地空间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仅它一家就占了近地三分之二以上空间。

这么一看,原本印象中浩如烟海的地外空间,突然变得拥挤起来。

如果没人去争,本来属于全人类的太空资源,可能就成了马斯克的私人空间。

更要命的是,先发者将对后来者形成绝对压制。

等近地轨道资源被先发者占尽,太空垄断自然就形成了,这个毫无疑问。

后来者想发射卫星,只能想办法往更高的轨道发射,需要的资金和研发能力根本不是一个等级,而且离地球越远实用价值也就越低。

用屁股也能想到,到那时,星链的成本优势将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简而言之,先发者有得搞,后发者只能吃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理是很简单的道理。

只不过冷战结束后,各大国对太空探索的热情降低,也就没多少人关注这件事。

谁也没想到出了马斯克这么号人物,直接把太空竞赛又挑起来了。

马斯克是个商人,他做这件事,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

地球的虽然进入了5G时代,看似非常先进,但仍有80%以上的陆地地区(深山、森林、沙漠、草原、戈壁)和95%以上的海洋地区、超过29亿人口,并没有覆盖到移动网络信号。

总体算下来,移动互联网其实只覆盖了不到10%的地球表面。

更关键的是,5G的通信对象,仅限于仅限于地表10km内的空间,远远无法实现海陆空网络畅游。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5G时代,移动互联网对地表附近空间的覆盖率,还远远低于1%。

这是多大的增量空间,是多大的市场?

全球互联网设备覆盖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马斯克正式提出星链计划,打算发射4425颗低轨卫星(后增加至4.2万颗),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宽带服务。

其目标,就是利用成千上万颗卫星,在不受地面设施限制的情况下,给全球每个角落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翻译过来,就是用卫星直接与地面上的终端传输数据,满足5G无法覆盖区域的网络需求。

这也是人类正式进入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时代。

堪称划时代之举。

02

听起来高大上,星链网络其实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网速太慢。

5G基站每个带宽是15Gbps,星链中每颗卫星是20Gbps,单位效率其实相差并不大,但两者在数量级上完全没有可比性。

5G基站有上千万个,星链顶天了也就4.2万个,相差几百倍。

就目前来看,星链的用户数量最多是千万级别。每颗卫星只能服务两三千人,也就是一个小镇的体量。

更关键的是大气层的存在,一旦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干扰,其传输速度还会呈指数级衰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链的网速虽然不如5G,但它有个最大的优点:延迟更低。

现在的5G网络,信号从基站到网络服务器再到手机终端,在各种介质中传输的过程就会导致延迟。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我们周围几百米就有基站,延迟肯定小。如果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基站,延迟就比较高。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非常大。

卫星互联网就不一样。一颗卫星的信号覆盖区域,远远大于基站。

而且,几万颗卫星是均匀分布在近地轨道上的,你无论在地球上那个地方,接受信号的速度几乎没有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两者各有优劣,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反应呢?

两者的结合体就是6G,我只能说很强。

相比5G,6G的传输速度将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能从目前的毫秒级降到微妙级。

大家可能觉得我慢个零点几秒又怎么样,根本没感觉。

对个人而言,除了网速快能感觉出来,延迟确实无法察觉。

但在其他商用领域,就不一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据评估,在现代金融交易中,如果交易处理时间比对手慢5ms,就可能损失1%的利润;慢10ms,损失可能扩大至10%。

大家可以算算这是多少钱。

尤其在未来,很多人都可能把钱交给AI进行理财。

时至今日,你的手机or电脑,比你知道更多经济内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当传统基金经理们还坐在办公桌前,盯着公司财报收集信息的时候,AI早已通过大数据,创造了评估公司的新方法。

你察觉不出延迟,AI却能。

假如,你用的5G网络炒股,别人用的6G网络。那别人的设备反馈就比你快,AI助手就能更快进行操作。

你以为只慢了1秒,对AI来说却是非常漫长的时间,足够做出更好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通信标准到核心元器件,我们一直被西方卡脖子,直到到了5G时代,才有底气说领先世界,研发6G也是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之举,当然势在必行。

简单来说,6G是在5G的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实现全球覆盖。

其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网速升级,而是覆盖的范围和手段。

从技术上看,现在5G网速虽然很快,但仍没法真正实现4K、8K这样的超清视频,更不要说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这些了。

只有当5G+卫星互联网结合,6G真正普及,速度更快、延迟更低、海量密集连接这些关键指标实现了,真实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才可能成真。

6G打通虚实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当然,除了经济价值,发展6G也许还有一个最迫在眉睫的原因——军事价值。

现代战争就是信息战, 如果地面基站被摧毁了,各单位无法做到及时沟通,对方却可以,那岂不是糟了?

卫星互联网虽然目前网速还没5G快,但它足够安全。

比如在乌克兰战场上,美军就利用了数量庞大的星链平台,干扰地面通讯,给俄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最典型的就是某钢铁厂战役,在俄罗斯大量频率干扰和DDOS的攻击下,处于地下工事的乌军通过星链依然和基辅进行高质量通信交流,甚至还有被困地下的女兵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弹吉他的短视频……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许多中东地区的大客户,都将搭载华力创通芯片的 HUAWEI Mate 60 手机,作为首选设备了。

既是防止被监听,也是在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总而言之,发展卫星互联网,乃至随后的6G网络,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自然趋势,也是争夺生存空间的必然举措。

而自从美苏冷战结束后,中国可以说是全球唯一仍在航天领域不断重金投入的大国,基础技术上是一流的。

但只靠国家出钱,终究不是办法,苏联就是前车之鉴。

SpaceX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方向。

2015年,也就是星链计划提出的那一年,中国第一批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出现起,中科宇航、零壹空间、深蓝航天、翎客航天、星河动力、星际荣耀、蓝箭航天.....

但只靠他们,想要对抗星链,也不太现实。

SpaceX毕竟是背靠的NASA,50年前就有登月技术,早就打造出相对成熟的航天产业链。

这个时候,国家队的下场,就很有必要。

2020年9月,中国星网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GW-A59和GW-2的宽带星座计划,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量12992颗。

2021年4月,对标SpaceX“星链”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在此时,国际电信联盟为了防止出现“恶意占坑”现象,发布新规定:在卫星频率和轨道申请后的七年内必须开始发射,九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50%,14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

根据要求推算,2023-2030年,星网公司想要完成计划,年均发射量为180颗以上,再之后五年发射量突破1700颗。

太空圈地战,其实已经正式爆发了。

国内相关产业的增长,是可以预见的。

仅卫星导航这一项细分产业,预计到2026年就将突破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上游的卫星制造等领域,还是中游的卫星测运控系统,亦或是下游的各种实际应用落地, 都将孕育难得的机遇。

短期看,随着国内对于卫星互联网加快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有望率先受益;长期看,地面段战略位置将不断提升,终端应用环节有望受益。

这还是没考虑华为概念催化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从上游的卫星制造等领域,到中游的卫星测运控系统,再到下游的各种实际应用落地,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有加速落地趋势。

进程之快,超出很多人想象。

时至今日,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也发展了近8年,虽仍有些年轻,但随着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应用服务持续用处,并非不能与彼在“宇宙赛道”上一较长短,抢占未来“太空经济”的主权。

这是一场拉锯战。

返回





安卓APP下载

苹果APP下载

400-6615-355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08:00-18:00

周六周日:09:00-18:00

Copyright © 2016-2024 广西林内实业有限公司

美林--专业股票交易平台 ! 我们提醒您: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ICP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