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士平在其一手创办的世界级企业魏桥集团所在地山东邹平逝世,享年73岁。随即,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也发布了公告。
7年前,随着张士平精心布局的第二个超级产业登陆港交所,张士平当之无愧的成为山东首富,并蝉联至今。而在这之前,张士平因其创办的魏桥纺织在2005年左右被发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而一举跻身国内一流企业家行列。
面相温和的张士平给外界的最大印象是低调,这种低调不仅掩盖了他的智慧,也让外界误以为他并非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企业家。实际上,就是很多身边人谈起张士平也更容易记住他的谦和和平易近人,而忽略了他的内心其实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农民出身的张士平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和他的天赋秉异、勤奋以及肯吃苦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人们常说,聪明的人又肯下功夫天下无敌就是这个意思。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和他所处的时代有莫大的关系。张士平创立的两大产业都是以全球为市场,奉行总成本领先战略,而这种商业模式所享受到的正是中国进入WTO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前这段时间中国在全球获得的最大红利期。张士平凭借他的直觉、智慧和非凡的组织管理能力将这一阶段“命运”送给的红利在纺织和铝产业中“吃干榨净”,才成就了山东首富的辉煌业绩。
应该说,自从2004年魏桥集团介入铝电产业就开始步入舆论和政策的“漩涡”,但总能有惊无险全身而退,不过,最近两年,这样一种发展模式遭遇到严重挑战。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没有回旋余地的政策及环保压力。比如去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并附上了相关问题整改措施清单。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核定魏桥集团违规电解铝产能268万吨。据当地人士介绍,关停措施非常严格,由山东省派人直接监督执行,如果完不成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就地免职。
而就在近日,山东电视台在当地新闻联播时段播出了一条滨州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闻。一位滨州干部介绍,电解铝1万吨的投资在6000万元左右,268万吨一下子就砍掉了。以此推算,静态投资超过160亿元,相当于上市公司中国宏桥两年的净利润之和。
张士平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我们不打算发展任何第三种产业,只会在原有两个行业上延伸产业链,“前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的时候,我们做房地产非常有优势。第一批入选可以做民营银行的企业名单上,魏桥也是第一个,但不管外界怎么引导,我都不进入这两个行业,因为我很有自知之明。”
“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946年11月张士平出生于山东邹平。18岁时参加工作,到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就是从一个普通工人做起,到1976年不到30岁的张士平已经是油棉加工厂的党支部副书记和分管生产的副厂长。
实际上,从1985年开始,在当时全国供销行业特别是棉花加工行业,由于张士平领导有方,油棉厂就已经是非常有名,他曾告诉采访的记者,“那时全国各地的棉花加工厂都来学魏桥,最远的是新疆,1985年我们单位接待室的各种荣誉镜框都摞起来了。”
而且令外界吃惊的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张士平竟然还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早在1988年,张士平就被山东省供销系统第一个评为高级经济师。张士平解释说,享受津贴,并不是通过写论文,完全是“破格”。“一是因为劳模,另一个原因是这个企业是全国第一。”
从棉油加工进入纺织是张士平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200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上,张士平曾作过一个典型发言,介绍了当时进入这个行业的思考过程。“1985年到1988年,全国棉花过剩,当时我就问自己:现在卖棉难,作为一个小型棉花加工厂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可以说,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使我萌生了进入棉纺领域的想法。”张士平分析说,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纺织产业链正向交易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从国内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政策取向,决定了中国纺织业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具有强劲的国际比较优势,也决定了中国将成为世界纺织工厂和全球纺织采购中心的地位。
而规模不断做大,最开始的“动力”却是“被逼无奈”。
在魏桥刚进入纺织行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乡镇企业颇受歧视,行业管理部门规定,像魏桥这样的乡镇企业必须“建档升级”,也就是一要达到一定规模,同时行业管理部门要认可这个规模。在当时3万锭是刚刚允许生存的下限。但张士平后来发现,他们已经做到5万锭时,而国有棉纺企业出口产品自己生产的不合格,用魏桥的产品打上自己的标签一检验反而合格——就这样一个情况下——他们的企业依然无法升级到更高一级的所谓三档企业。而不能升级到三档的企业按规定就必须下马。
以至于张士平在历史即将进入新千年之际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出这样的感受:“要用评比来卡我?我不评了,看你怎么着?至今魏桥未通过三级企业验收。”
而在职工眼里,张士平却是一个没有架子谦和的“土老头”。有职工回忆,1991年儿子张波结婚,张士平自己骑自行车到菜市场挑了一堆菜,回来和亲家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
1999年,魏桥棉纺织厂兼并山东滨州一棉,将产能扩大到33万锭,一举成为山东棉纺企业的龙头。此后,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利因素,张士平继续逆势扩张。到2007年2月,魏桥已拥有近650万纱锭和5万多台织机,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旗下的魏桥纺织等多家企业共同组成一个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家纺的完整纺织产业链。至此,张士平完成了“亚洲棉王”的逆袭。
登顶与挫折
2003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正式更名。张士平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年,旗下主要资产魏桥纺织在香港上市。魏桥集团则加快了从乡镇企业到家族企业的转变。
资料显示,2007年11月,邹平供销社启动改制。此后经过多次变动,到2010年3月,随着控股比例一步步提高,张士平家族以47.89%的占股比例成为魏桥集团的控股股东。
如果说改制并不惹人注意的话,此后多次出现在公众场合中的魏桥集团却多少有些“负面”色彩了。这其中包括电价引发的对魏桥自备电厂的关注,也包括对后来上马的电解铝产业“合法”问题的关注。
早在1999年,魏桥集团开始兴建自备热电厂,到2007年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700MW左右;随着热电加速投入,魏桥集团另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开始启动,2004年,开始进军电解铝产业,建成合计15.6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线,到2006年已形成25万吨铝锭的生产能力;2005年又新上氧化铝生产线,到2007年,氧化铝年设计产能达到400万吨,位列全国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魏桥集团铝电产业的许多项目是未批先建,这显然是张士平总结多年创业经验的决定,其中包含着多年积累的心得同样也有不少的血泪教训。比如当年行业主管部门对乡镇纺织企业的歧视。
随着规模扩大,风险也在积累。比如,2008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魏桥纺织就披露旗下一间三年前从母公司购入的热电厂被当地发改委下令在当年6月底前关停,估算损失约2.96亿元。
但直到2016年,魏桥集团的发展模式并未受到真正的威胁,更多的属于风波性质,魏桥在张士平的带领下依然一路高歌。虽然其间像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外界曾盛传魏桥集团数万纺织工人下岗等,但舆论发酵一段时间后传言便烟消云散。
张士平成为山东首富发生在2011年。当年3月旗下铝业公司中国宏桥登陆港交所。按照当年3月24日中国宏桥7.9港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张士平家族新增财富近400亿,一举成为山东首富。2011年魏桥集团营收达到1615亿元。
进入2017年,加大环保整治力度成为全民共识。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东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当年12月26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向山东省反馈了督察意见。其中,第21条滨州市违规推进电解铝项目建设被认为“问题突出”。要求2018年6月前完成整改。
从集团营收上也可以看出魏桥集团多年奉行的总成本领先战略遭到挑战。2017年魏桥集团营收3590亿元,利润131.5亿元,2018年收入2835亿元,利润87亿元。
2018年9月,张士平卸任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职务,由时年48岁的儿子张波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