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沈明:央行一周内两次就“稳汇率”表态,并计划在香港连续发行央票,这些动作透露了哪些信号?专家如何理解汇率稳定对金融市场多维度的影响?
■本报记者 刘琪
行情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在6.9附近震荡。同时叠加外部因素,引发了市场普遍对人民币汇率“破7”的担忧。而央行一周内两次喊话表示汇率市场平稳,无疑是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5月19日,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境外资本流入增多,外汇储备稳中有升,外汇市场预期总体稳定。同时,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隔4日,5月23日,央行副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强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应当说,汇率对市场预期有所反应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也是汇率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的体现。目前虽然汇率出现一些偶发性超调,但市场状况是平稳的,没有也不允许“出事”。
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5月15日,央行宣布在中国香港成功发行了200亿元两期央票。仅隔一周时间,5月21日,央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央行将于近期再次在中国香港发行央票。
对上述举措,有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遏制人民币下跌趋势的决心,当前就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必要时”。他预计,后期还会继续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维持汇率。
“央票实质上是央行发行的债券,主要调节较短期的银行体系流动性,配合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双向操作和控制。同时,央票还是国债的一大补充,国债一般发行期限较长,而央票则带有国债性质,但期限经常较短,其利率价格也具有基准利率的功能。”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行对离岸流动性的调控政策执行力强,具有明显的政策信号功能,预期会对汇率和外资流动产生一定程度的缓释。目前预计,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的概率较大。“逆周期因子是央行用来调整人民币中间价的工具,其调节重点,就在于对冲掉中间价定价模型中收盘价环节的持续贬值压力,而逆周期因子进而可通过调整中间价来调整人民币汇率。”陶金表示。
中信期货研究近日发布的金融期货专题报告中也提出,近期发行央票等迹象暗示出监管已经重启逆周期调节操作。同时,报告表示,通过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方式进行调控会对离岸掉期点形成有效支撑。这一方式在2016年年初首次被央行采用,在当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主要的原理是:由于借入人民币来进行做空人民币操作,需承担人民币利息,并收取美元利息。当人民币利率被大幅抬升之后,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上升,也会降低空头行动的意愿。这一点在此前几轮逆周期调控过程中,均有明显体现。
此外,外汇局也在强力打击外汇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的良性秩序。5月20日,外汇局公开通报了17个外汇违规典型案例,涉及5家银行、6家企业和6位个人。总体来看,本次通报的外汇违规案例中,银行方面包括虚假转口贸易付汇、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个人分拆售付汇;企业方面主要涉及逃汇,个人方面则包括非法买卖外汇、私自买卖外汇、分拆逃汇,17个案例当事方因违规合计被处以罚款8443.7万元。
(策划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