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新的业态形式反倒把一些本应公开的信息装进黑箱,在“连蒙带骗”的老路上赚差价,这对于起步不久的二手车交易平台无疑是歧路。
平台检测未发生过大事故,却被证明是台“水泡车”;声称进行249项车况检测,重大事故车却10分钟轻松过检;二手车评估师“免学免考千元领证”;贷款购车暗藏猫腻,捆绑收费套路满满——昨天,新京报推出的消费者维权特刊“X·15计划”,揭开了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多重内幕。而这些还都是发生在几家头部二手车交易平台上。
虽然二手车市场主要在线下,而且更注重实地体验,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二手车交易迅速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无缝衔接的业态形式转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甚至也已经诞生了好几个“独角兽”,其市场更有爆发迹象。但据媒体此番揭露的种种黑幕来看,这种互联网+的二手车交易新业态似乎并没有为行业带来新思维,部分商家仍是在“连蒙带骗”的老路上寻找其利润增长点。
据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与黑猫投诉合作出具的报告显示,今年1-4月份对二手车平台的投诉中,押金、服务费等退款问题,保修等售后问题,隐瞒车况、套路贷款等欺诈行为三种类型,超过投诉总量的四分之三。其结果表明,一些平台还远没有达到自己所标榜的“每年拒绝100万坏车”“放心买好车”。新的业态形式不仅没有解决二手车交易中最重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反倒把一些本应公开的信息装进黑箱,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差价。这对于起步不久的二手车交易平台,无疑是一条歧路。
了解国外生活的人应该知道,在欧美国家,买卖二手车非常方便,很多人毕业之后或者初来乍到,买的第一辆车都是二手车。二手车价格便宜,开起来也没有什么不放心。数据也证明,在成熟的汽车市场,二手车交易量占了大头,一般是新车的2倍以上。可在中国,二手车占新车交易量的一半还不到。
国外二手车市场的成熟,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建立了一套交易的信用体系,就是信息公开透明,监管有完善的规则。比如针对二手车车况无法掌握的问题,英国“1998年数据保护法”规定,个人有权查阅车辆的有关信息,消费者只要花5英镑,就可以查阅车牌报修、保险、抵押等完整情况,解除买到问题车的后顾之忧。
美国则有专业独立的汽车评估公司,利用车辆识别代码的唯一性,为每辆车建立档案,撰写“历史报告”,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可以支付少量费用获取报告,对车况一目了然。
在监管法规上,美国二手车市场也有完善的规则,对销售执照申领、车辆信息公开、售后维修服务都有明确规定,还有3天内无条件退车的做法。这无疑可资借鉴。
如今,国家层面出台了多个措施鼓励、刺激汽车市场消费,而激活二手车市场也愈显重要。但这首先需要一个良序的二手车平台市场。要实现这一点,除了资本加持外,更重要的是告别“连蒙带骗”的原始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透明的信用体系,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车辆信息公开、售后服务的优化,并通过严格监管和严厉处罚,倒逼相关平台履行责任、据实交易,真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二手车线上交易的新业态迎来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