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68家信托公司年报业绩披露已落下帷幕,但关于信托业务发展模式的探讨仍在继续。
2018年的信托业,可谓“寒气”逼人。受资管新规、强监管和去通道等因素影响,信托资产规模出现近十年首次下降;同时,68家信托公司有43家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且出现了信托行业近年来罕见的亏损现象——有2家净利润为负数。
不过,寒冬中孕育着希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行业六成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时,东莞信托、杭州工商信托等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拥有的特征类似:主动管理型信托规模占比和信托报酬率位居行业前列。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信托业的发展在2018年迎来了真正的拐点,以前靠通道业务收管理费“躺赚”的经营模式走到了尽头,信托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尤其是加强主动管理业务和增强资本实力,否则有可能在未来的理财市场中被逐步边缘化,甚至被替代。
超六成公司净利下滑
数据显示,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从2017年底的26.25万亿元下降到2018年底的22.7万亿元,降幅达到13.52%。
对比2017年末的数据,2018年有52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下降,16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加。
除了信托规模的下降,68家信托公司整体业绩也出现下滑。
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实现总收入1105.49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 2018年总收入增加的公司有33家,总收入降低的公司有35家;35家总收入减少的信托公司中,有11家公司总收入下降幅度超过30%。
净利润方面,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实现净利润552.54亿元,较2017年减少13.68%。其中,25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43家公司净利润呈现负增长,即净利下滑的信托公司占比达到63.24%。
记者注意到,在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中,不乏前几年行业排名靠前的龙头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有6家公司下降幅度超过5亿元,15家公司下滑幅度超过30%。更为严重的是,有2家信托公司出现了近年来行业罕见的净利润亏损现象。
一批公司逆势增长
记者仔细梳理68家信托公司年报发现,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主要是以产业系央企系信托公司和一些主动型信托管理规模占比较高的中小型信托公司为主。
例如,大股东均为产业系央企的华能贵诚信托、昆仑信托、五矿信托、外贸信托、中航信托、中海信托等,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尤其是五矿信托在注入上市公司五矿资本后,2018年净利润录得17.2亿元,同比增长47%。
如果说,上述净利润增长的信托公司有着央企资源支持和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较大的特征,那么东莞信托、杭州工商信托等则代表了行业另一种标签:发力主动管理,不求大而全的规模,严控风险追求“小而美”、“小而精”。
财报显示,2018年东莞信托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17.5%。截至2018年末,存续信托项目226个,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到603.3亿元,较年初增长31.23%,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规模超过七成,达到426.77亿元,具体占比为70.74%。
杭州工商信托2018年相关业绩表现类似,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增长10.98%;实现净利润6.38亿元,同比增长11.54%。截至2018年末,杭州工商信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524.2亿元,较期初增长3.6%,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规模95.03%。
记者统计,截至2018年末,主动管理型业务资产占信托资产规模比例超过70%的信托公司仅有民生信托、百瑞信托和上述东莞信托、杭州工商信托,行业龙头公司如中信信托和华能信托的主动管理型信托占比分别为33.52%和32.46%。
与此同时,东莞信托和杭州工商信托的信托报酬率近年来一直位居行业前列,该指标反映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行或管理信托项目收取报酬的水平。
数据显示,2018年68家公司加权平均信托报酬率为0.32%,与2017年的0.37%相比微降。其中,信托报酬率超过1%的公司仅有8家,不足0.2%的公司有10家,而东莞信托和杭州工商信托的信托报酬率分别达到2.33%和1.71%,位居行业第一和第二名。
业内人士认为,“小而美”、“小而精”信托成为2018年业绩表现中的亮点公司,反映的是应对行业形势变化,突出的主动管理能力正成为一些信托公司差异化优势,也逐渐成为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据记者了解,东莞信托能在2018年成为逆势增长的亮点公司,有包括资本实力增强、管理体制变革、积极创新业务和严格把控风险四个方面的因素。
杭州工商信托在其年报中表示,该公司积极开展主动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不开展通道业务。同时,信托产品均以直销为主,注重客户资源培养与积累。
作者:胡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