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一批科创板主题基金得到了监管层的批复,7家基金公司也陆续进行着发行工作。而《金证研》沪深金融组根据公开信息获悉,由于认购火爆,易方达基金公司旗下的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已于昨日对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最终认购金额近10亿元。
认购火爆说明投资者对科创板的投资热情,但由于科创板公司的上市条件对财务数据及过去的盈利情况不作硬性要求,所以也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此前宣传时,几家得到科创板主题基金批复的公司,都对基金经理以及配置的研究团队做了介绍。但最终,易方达却选择了两位丝毫没有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这只规模仅10亿元基金的基金经理,并引来业内一阵唏嘘。
高规格基金“低配”基金经理 业绩或难保
科创板是我国构建多层次资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其也是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和中小企业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投资者都对投资科创板公司充满期待。
鉴于科创板投资门槛定在50万元,而这只是最基础的门槛之一。与此同时,未来防范投资风险,政策导向更加倾向让个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公司的产品来投资科创板,这也是第一批7只科创板基金火爆的原因。
在发行之前,多家公司就对基金经理和研究团队进行了宣传和介绍。比如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就对其科创板基金采用了双基金经理制,并且拟任基金经理均是对科技创新行业有深入理解且业绩优良的实力大咖,投资经历都超过10年,过去管理的公募基金有目共睹。而且还专门设立了科创板研究团队,覆盖TMT、医药、新能源及中游四个组,由8名相关行业板块资深投研人员组成,为科技创新基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支持。
而华夏基金旗下的科创板基金的管理人员也从事公募基金经理多年,并且业绩同样有目共睹,而华夏基金的投研力量在业内也是位列翘楚。
与这些基金公司相比,易方达似乎显得“逊色”不少。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的科创板基金取名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为刘武和蔡荣成,但从经历上看,刘武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任职于华夏基金研究员,2015年底加入易方达基金公司,任行业研究员、投资经理,2018年12月12日,才开始管理第一只公募基金易方达新兴成长,累计经验还不到半年。
尽管时间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接手易方达新兴成长之后的持股中看出一些端倪。这是一只成立于2013年的基金,去年11月时,在与该基金的前任基金经理宋昆磨合一个月后,刘武正式管理该基金。去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显示为复星医药、隆基股份、游族网络、长亮科技、东山精密、欧菲光、浪潮信息、智飞生物、卫宁健康、信维通信,而今年一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变更为卫宁健康、顺络电子、中科创达、隆基股份、圣邦股份、中环股份、东山精密、光环新网、欧菲光、上海钢联。
对比后发现,刘武保留了隆基股份、东山精密、欧菲光、卫宁健康四只股票,并且将卫宁健康买成第一大重仓股,但在今年一季度A股的大幅反弹中,该股仅仅上涨了17%,远远低于沪指的涨幅,而欧菲光虽然在一季度反弹明显,但近期却因为此前业绩预增变成了巨亏而惨遭跌停。而在被刘武减持的股票中,却都走势良好并无以外,这样的操作似乎难以给投资者信心。
而另外一位基金经理蔡荣成,此前则毫无管理公募基金的经历,仅担任行业研究员,这样的基金经理组合在与其他几家科创板主题基金的对比,似乎缺乏亮点和吸引力。
而易方达这两位“新手”基金经理的搭配,无疑让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这只基金承受无法预估的风险。
易方达新常态四年亏六成 专户基金经理跨界救援
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其实易方达旗下还有不少基金都由公募管理经验青涩的基金经理管理。比如在去年初成立的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但才成立一年多,该基金就已经下跌了17%左右。该基金最初由唐建卓管理,但任职经历上,唐建卓此前并没有管理过公募基金。
目前,唐建卓是易方达基金公司国际投资部基金经理,其曾经任职于中再资产管理股份研究员、瑞银证券研究员、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投资经理。从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成立一直到今年4月29日,唐建卓的管理业绩却是-16.68%。
从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去年各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看,都以银行保险为主,其他还有水泥、化工、煤炭等,几乎全都周期股。今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是招商银行、信义光能、中国平安、石药集团、万华化学、腾讯控股、金沙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三一重工、中国人寿,整体风格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其8%的年内业绩却远远落后16%的同类产品均值水平。
4月29日,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与唐建卓形成三管一局面,但新增的二人资料显示,陈宏初虽然此前有在国外和香港任职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经验,甚至还在外资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部副总裁,但也并没有之前的业绩数据。
而陈宏初目前是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国际投资部总经理,兼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权益及资产配置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如此身兼数个高管人员职位,不知道能有多少经理参与实践基金的投资工作。
另外一位毕仲圆也是毫无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不过从经历看也来自于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现任国际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兼港股策略师。不难看出,毕仲圆与陈宏初是“一脉相承”。
易方达新常态是该公司旗下主动管理权益产品中业绩最差的,成立四年来亏损超过六成,从历史年份看,亏损已经成为该基金的常态。从今年1月12日起,该基金的原基金经理宋昆离任,由赵锴和孙松接替其职位。
这两人的到来可谓是占到了天时,在今年初的股市大涨中,易方达新常态的业绩表现不俗,上涨了23%。但从赵锴和孙松接两人的经历来看,也都是从去年底刚刚参与易方达新常态这一只公募基金的管理工作。
此前,赵锴在券商担任研究员、研究主管、投资经理等职,后来进入基金业担任投资经理,2011年加入易方达,任专户投资经理,现在是公司年金投资经理。而年金业务也是近几年基金公司刚刚迎来的新业务,年金业务的发展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不少公司在年金业务发展初期都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出动。
另外,孙松曾任易方达基金的交易员、集中交易室主管、集中交易室经理、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兼任行业研究员、机构理财部总经理助理、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部副总经理、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养老金与专户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目前,孙松是易方达公司的专户投资部总经理、投资经理。
上述两人一位是年金业务的投资经理,一位是专户业务的投资经理,均是对机构客户而言,而机构客户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更是非常重要。同时年金和专户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领域,抽调这两块业务的投资力量去补公募业务,似乎对公司整体发展并没有太多好处。
投研力量不足 成本上升致利润下滑
究竟易方达为何这样得不偿失呢?
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的统计,目前易方达旗下有基金经理45人,但管理经验在3年以下的竟然有23人,占到了一半。而经验在5年以上的16人中,仅有12人涉及权益类产品的管理工作,这12人最少目前管理这3只基金最多管理着超过20只基金,权益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将大都压力山大的事实可能也是让易方达从其他领域调入新基金经理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虽然易方达如今的规模已在业内排名第二,但固收产品规模却非常大,而且近年来其固收规模占比逐渐增加。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易方达以6000亿元以上规模高居业内排名前三之中,但其中的货币基金规模也同样高达近4000亿元,占比为62%。而2017年易方达的货币基金规模占比为56%、2016年为42%、2015年为52%。可见,易方达规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货币基金的增加。
但在15只公布2018年报的货币基金中,有4只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了90%,这些基金涉及的规模合计在905亿元;另有3只货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50%-90%之间,涉及规模971亿元。
2018年的权益规模显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共有1582.44亿元,比2017年1909.04亿元,减少了326.6亿元,降幅在17%。而从份额来看,两类型产品在2018年有1564.29亿份,比2017年的1492.48亿元增加了71.81亿份,增幅为4.8%。
与此同时,2018年的客户维护费却增加至6.16亿元,相比2017年和2016年的4.41亿元、3.97亿元上涨了不少,而且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例也从2016年的16.04%,上涨到2017年的16.86%,进而在2018年又继续上涨到了17.67%。
成本的上升与资产下降的压力,让2018年易方达的净利润也下降了2.66%。根据其股东广发证券披露的年报显示,2018年易方达实现营业收入53.04亿元,同比增长14.26%;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减少2.66%。
去年6月份时,易方达和另外几家公募基金公司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均因为其交易同一家上市公司广联达,被视为机构涉嫌构成内幕交易行为,说明易方达在风控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