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前值1.5%。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前值0.1%。
3月CPI环比由涨转降,PPI环比由降转涨。专家预计,未来猪价仍有上涨压力,但不会超预期上升。受到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和环保压力的影响,预计未来PPI仍会维持正增长
CPI重回2时代
从同比看,3月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0.8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8%,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快,同比上涨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为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7%、2.4%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94个百分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CPI同比连续四个月下行之后出现拐点,主要是受到蔬菜鲜果和猪肉价格的影响,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的核心CPI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表明物价回暖主要是供给周期波动导致,而非需求因素,前期的流动性释放尚处于合理范畴,并没有明显冲击到工业产品的供求关系和物价水平。
据测算,在3月份2.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3月CPI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3.2%转为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关于接下来CPI走势,刘哲表示,非洲疫情导致猪周期的产能加速去化,猪肉价格的拐点已现,预计未来猪价仍有上涨压力,或推动个别月份CPI同比增速超过3%。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刘学智撰文分析,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的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而且,本轮猪周期仍是受到疫情影响形成的供给冲击,并非需求拉动。
P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从同比看,3月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3月份0.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
刘哲表示,本月PPI同比增速略有回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均有正的贡献,其中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在连续三个月下降之后,出现小幅回升,表明前期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向终端市场的传导作用开始有所显现,这有利于中下游厂商利润的恢复。
中信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翘尾因素叠加低基数效应,PPI同比涨幅可能会在二季度短暂企稳,但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和翘尾因素的趋弱,此后PPI走势将呈现逐渐走低的态势。
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受到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和环保压力的影响,预计未来PPI仍会维持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