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NO.574
本文首发自网易研究局
作者|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
今年初以来,货币政策逐步趋向宽松,市场预期开始改善,股市强劲反弹,实体经济也呈现筑底迹象。但是今年货币政策到底会多宽松?货币政策宽松的渠道和抓手是什么?一方面,经济增长动能依然较弱,全年稳增长压力较大,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发力。另一方面,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回到大水漫灌的老路,导致房价和债务攀升,低效的传导机制使得实体经济问题无法真正获益。可以说,当前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稳增长和稳杠杆的两难处境。因此,围绕全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比如说央行流动性将释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央行是否会短期内降准降息,市场争议很多,观点呈现分化。我们预计,只要经济不发生超预期下滑,今年央行仍将降准1-2次,但4月降准应当不会降准;同时今年央行并不会调整基准利率,反而将实质性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并轨,逐步取消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总基调,大水漫灌不会出现,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基于此,我们认为当前股市大幅下调和大幅上涨的概率都较低,大概率处于盘整区间,而只有当下半年实体经济真正复苏后股市才能突破瓶颈加速上行。
(一)预计央行全年还将降准1-2次,4月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第一,当前实体经济逐步企稳,财政政策也开始发力,减轻了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1月PPI同比上涨0.1%,涨幅较之前有所收窄,2月又与1月持平,并未降至负增长,呈现出稳定趋势;今年以来发电量和货运量增长也开始加快,3月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增速出现回升;3月官方和财新PMI均大幅超出预期,经济筑底趋势显现。不同于去年,今年财政政策明显发力,2万亿减税降费正逐步落实,地方专项债发行也在加快,基建投资开始回升,积极财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货币政策稳增长的负担。
第二,当前银行间流动性充裕,资金面也并不迫切需要央行降准。去年以来,央行5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合计3.5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再次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流动性已经相对充足。2月末M2增长8%,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0.1%,较去年末稳定且有所回升。特别是表外融资降幅也趋于稳定,宽信用态势明显,信贷投放量充足。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1万亿,同比多增3748亿元。考虑到由于相关政策持续发力,企业贷款需求明显改善,一二线城市房市成交量较为活跃等因素,预计社融将继续回暖,货币乘数将有所扩大,短期内并不迫切需要降准来释放流动性。
第三,银行准备金率与国际比较已经位于合理区间,降准空间并不大。近几年来由于央行监管政策变化、新货币政策工具引入、银行业务创新等因素,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持续降低,当前已经降至2%以下。加上多年来央行不断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当前银行准备金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处于较为合理的位置。虽然部分发达国家法定准备金率低于我国,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比如,美国和欧元区的超额准备金率都略高于10%,导致总的准备金率在12%左右,日本超额准备金率更是接近30%,导致总准备金率也接近30%。与之对比,我国大型和中小型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已经分别降至13.5%和11.5%,加上2%不到的超额准备金率,总准备金率与欧美国家相比并不高出太多。因此,我国法定准备金率的下调空间有限,央行也会比较慎用降准工具。
(二)我们预计今年基准利率不会下调,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实质性加快推进,利率并轨将是主要方向,贷款基准利率有望取消。
第一,利率并轨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央行降低实际利率的主要方向。经过长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近年来呈现较大幅度偏离。比如,2015年底以来基准利率始终保持不变,但同期市场利率却显著波动。考虑到基准利率主要与抵押贷款利率和大型国企贷款利率挂钩,降低基准利率已难以直接影响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与结构性货币政策目标也背道而驰。去年下半年以来,利率并轨开始出现在央行货币政策表述中,也是今年央行部署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尽快实现利率并轨,畅通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预计将是下一步央行的工作重点。预计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先于存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有望在下半年首先取消。
第二,市场利率已经处于低位,降低基准利率也无法直接改善资金传导渠道不畅问题。当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7日回购利率和一周SHIBOR均在2.5%以下,特别是今年以来SHIBOR均在较低的区间内小幅震荡,说明当前更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银行资金有效引导到实体经济中,与基准利率是否下调并无直接关系。
第三,实体经济贷款成本已经有所下降,降息反而会使得资金脱实向虚。在去年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后,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有所下降,去年四季度环比降低0.31个百分点;今年2月末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较年初下降了70多个基点。考虑到近期一二线房地产交易较为活跃,股市也反弹上涨,降低基准利率反而可能造成局部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导致资金脱实向虚,不符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
(三)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总基调,大水漫灌不会出现,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畅通货币传导渠道。
首先,重回加杠杆和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旧模式不具备现实基础,当前政策调整也并非以往的大水漫灌。我国资本边际产出持续走低,再依靠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等大规模刺激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只会加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带来诸多问题。虽然去年宏观杠杆率有所下降,但年末总杠杆率仍然接近250%,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结构性债务问题依然存在,企业杠杆率、居民债务收入比等仍处于国际高位,PPP和棚改投资又导致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隐性债务。因此,宏观上继续加杠杆的空间并不大,当前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只是为了对冲金融系统去杠杆严监管造成的流动性紧张,大水漫灌几无可能。
其次,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畅通资金传导渠道。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困境并非流动性紧张,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不足,资金难以流向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在。去年以来,央行使用了大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扩大MLF等工具担保品范围,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下调中小企业再贷款利率,创设TMLF和CBS等。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主要发力方向,预计央行将继续运用TMLF和CBS等工具,同时通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转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
(四)股市大幅下调和大幅上涨的概率都较低,大概率处于盘整区间,预计到下半年实体经济真正复苏后股市才能突破瓶颈加速上行。
第一,去年十月底到今年两会股市快速上行来自于政策周期驱动下的预期改善和信心恢复。从去年10月底起政策开始快速调整,稳增长成为主要目标:10月底刘鹤和一行两会高层密集表态,11月初习近平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表达了中央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10月央行定向降准后又在今年1月全面降准;12月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场普遍预期中央将推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今年两会提出全年减税降费2万亿,同时上调财政预算赤字率和地方专项债规模;此外,中央也在去年底调整了贸易政策,中美贸易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望达成实质性协议。在这些政策支持下,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推动了股市上涨。
第二,股市在两会后出现盘整,近期大幅下调和大幅上涨的概率都较低。一方面,实体经济已经显现复苏态势,短期内股市不会出现大跌。近期PPI同比增速结束下行态势,发电量、货运量增长加快,PMI也超预期涨至荣枯线以上,同时减税降费政策正逐步落地,基建投资开始回升,政策不断发力也将助推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另一方面,政策生效仍有时滞,实体经济回稳基础也不牢固,股市大涨的推动力短期也难以形成。当前货币政策不会再现大水漫灌,将更加注重精准滴灌,财政政策也难有超预期变化,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实体经济仍存在一定过渡期。考虑到当前经济还在筑底,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仍低于荣枯线,汽车消费也依然低迷,预计实体经济短期内难有快速反弹。因此,短期内股票市场难以再现前期大幅涨跌,三季度前跌破2800点或超过3500点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第三,新的经济周期有望在年中启动,三季度后稳健牛市仍然可期。应当看到,这一轮政策周期的刺激规模罕见。据我们测算,今年宽口径下的实际赤字率将达到6.5%,较去年的4.7%大幅提高;2万亿减税降费将显著提振企业投资和生产,提高GDP增速0.6个百分点左右;当前社融和贷款增速也明显改善,去杠杆已转化为稳杠杆。伴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加之中美贸易协定达成,新一轮经济周期将在年中启动,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在三季度后有望推动股市突破瓶颈加速上行。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